发布日期:2025-08-09 浏览次数:
百家乐,百家乐官方网站,百家乐APP下载/百家乐是最喜欢和最吸引人的娱乐之一(永久网址:363050.com)本站提供百家乐游戏,在线百家乐,百家乐平台,百家乐试玩,百家乐官方网站。百家乐官网链接,百家乐app下载,百家乐的玩法,百家乐赔率,百家乐技巧,百家乐公式,百家乐打法,百家乐稳赢技巧,21点,德州扑克,老虎机,快三,pk10,时时彩,北京赛车,欢迎注册发财
开放式楼院,敞开了各民族群众的心扉;幸福小驿站,加深了各民族群众的感情。行走在肃南县城所在地的红湾寺镇,无论是居民楼院,还是行道树上,邻里和睦、民族团结的标识标语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各项民族团结的活动也相继开展,有效促进了各民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质增效。
8月2日早上8时30分许,63岁的红湾寺镇隆畅社区居民安学军和往常一样准时出门,步行5分钟,就到了位于肃南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的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
“共唱社区幸福歌”“同谱民族团结曲”“汇聚民族复兴力”,安学军从出门到驿站,无论是行道树,还是路灯杆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识标语随处可见,潜移默化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一个家,守护一群人;一个站,温暖一座城。”走进面积48平方米的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窗明几净,沙发、茶几、麻将桌、书报栏、饮水机、按摩椅、充电宝、雨具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墙面上的标语,更道出了红湾寺镇积极打造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的初衷。
“三缺一,刚好你来了。”走进驿站,几位老友笑着与安学军打招呼,并围坐一桌开始了打牌游戏,另外几张桌子上,也有居民在聊天或打牌,大家一起聊着、玩着。安学军一桌四人就是四个民族,他是裕固族,其他三人分别是藏族、汉族和蒙古族,虽然分属不同民族,但在驿站里,大家交流交往,其乐融融。
上午10时许,肃南县检察院干部凯婧与两名同事又来到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为社区托管班的17名孩子进行未成年人普法教育。“暑假期间要严防溺水,同学们可不可以擅自下水呀?”“不能”,普法教育课堂上,凯婧对孩子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溺水、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普法教育。
隆畅社区党委副书记杨娜告诉记者,社区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6月底投入使用,先后举办了百家宴、棋牌大赛等活动,又在暑期开展托管班,由5名社区工作者及团县委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担任辅导老师,为孩子们进行暑期课业辅导、手工制作、游戏等,使社区“一老一少”有了“趣”处,解决了双职工或牧业群众的家庭后顾之忧。
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不单是一个活动场所,更是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
据肃南县红湾寺镇党委书记鲁燕青介绍,该镇居住了21个民族的居民4313户9449人,少数民族居民占比达47.29%,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融居乡镇。为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红湾寺镇积极打造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7个,通过举办邻里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和“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形式多样的民族联谊交流、互帮互助活动,凝聚起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时至中午,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外出买菜的红湾寺镇裕兴社区居民程慧琴忘记了带伞,但她却不着急,径直走进了裕兴社区的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在伞架上拿起一把雨伞。十几分钟后,买菜回来的程慧琴将雨伞放回伞架。
“随取随用,不用登记,用完还回,感觉就像是家里一样方便。”这是程慧琴的真实感受。据裕兴社区党委书记牙晓君介绍,裕兴社区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2023年年底建成,除了为辖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外,还在驿站添置了“幸福百宝箱”,里面放置锤子、电钻等家庭不常备工具,居民家庭如果有需要,可随时免费取用。与此同时,社区组织工作人员于今年6月份对幼儿园闲置的游乐设施进行了翻新,以最低成本在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旁边建成了一个儿童乐园,每晚都有100多名儿童快乐玩耍,这些举措切实增强了各民族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不但建设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和儿童乐园,裕兴社区还积极打造无围墙开放式社区,构建更加开放的社区空间,探索打造“石榴籽”同心楼,“互嵌式”特色楼道、文化墙,吸引更多居民融入社区生活,形成立体融合、自然交融的整体态势。
“春风十里,不如邻里有你”“一切美好,不期而遇”“根系中华土壤,花开民族同心”,走进裕兴社区“石榴籽”同心楼,干净整洁,楼道里的文化墙睦邻友好的标语令人赏心悦目。一进楼门口的“共享花园”更是实用又美观。
牙晓娟告诉记者,此前居民在楼道里乱堆杂物,不但不美观,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经过大力整治后,楼道里的杂物清理了,居民经过积极协商美化了楼道,将家里的花卉共享,就成了“共享花园”,同楼居民排班进行管护,也有效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互相交融交流。
鲁燕青告诉记者,今年红湾寺镇选取5栋楼14个单元打造“石榴籽”同心楼,以“一楼道一主题”打造文化墙,深入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家庭”“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让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四个与共”“五个认同”。
“徐姨,起来了没有?早饭我端过来了。”一大早,红湾寺镇红湾社区裕禾小区居民康秀兰就端着热腾腾的粥和菜走进同小区的徐秀英家,76岁的徐秀英是独居老人,和康秀兰是邻居,一年多来康秀兰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着徐秀英。康秀兰今年66岁,退休后常与小区里的老人们唠家常,得知徐秀英的情况后,她便动了给老人送饭的念头。
徐秀英至今仍记得康秀兰第一次来送早饭的情景,“那是2023年的冬天,一天早上,我还没起床,听到有人敲门,一开门就看到她给我送来了早饭。”那一刻,徐秀英心里暖暖的。
一日三餐,顿顿不落,看着康秀兰端来的饭菜,徐秀英总是觉得不好意思,要给她塞钱或送东西,但康秀兰都拒绝了:“大家都是邻居,帮一把应该的,不用觉得过意不去!”康秀兰说。
红湾“好邻居”康秀兰用爱心三餐温暖独居老人心的暖心故事在肃南县广为流传,而这样的暖心故事在红湾寺镇不止一个。
红湾寺镇红湾社区党委书记马文静告诉记者,近年来社区广泛开展全国道德模范“信义奶奶”窦兰英事迹、助残致富能手“潘小红”等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社区的面貌,社区环境更加整洁有序,邻里关系更加和睦融洽。
牙晓君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民族团结活动的共建共融,社区邻里、物业等各种矛盾纠纷由之前的每年150多起降低至如今的60多起,而且矛盾纠纷的调解率达到了95%。
行走在肃南大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已经形成了各民族在文化上兼容并蓄、情感上互相亲近的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曹勇 文/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